再重头收拾旧河山
这是一篇关于挣扎在泥潭之中的猴子,思考解救自己的碎片。矛盾,拧巴,找到一些方式解救自己,疏于管理和执行力缺乏猴子又重新回到了拧巴,矛盾,这个轮回之中。
我需要挣钱用以换去生活所需,又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在两者之间找到一条路径–编程。想要靠编程过的更好,在我看来就有非常可行的两条路径。其一:跳槽换个公司涨薪,短期可实现30%工资的涨幅。其二:开发一款个人产品,缓慢挣钱。在我看来两种方式各有优势,并且我都浅尝即止,这是个不好的征兆。我曾匆匆准备面试了两家岗位,失败告终;我的两款产品在启动开发后功能达到30%时突然暂停开发,执行力低是一个非常要命的缺点。我发现了~ 我的很多不成事的缺点,一点点改正,再重头收拾旧河山。
做成之前,不要谈论
做好决定快速验证并启动。一旦启动只有两个结果,开发完成大功告成,开发完成不及预期。前提一定是 开发完成. 按照计划,完完整整的搞定一件事情,这是执行力max。
另外一点,做成之前不要和别人谈论它。我的两个产品在设计阶段,已经开始和同事、家人分享,我们谈论其中的可行性,谈论一旦成功会有哪些好处。可是!可是!事情还没做成!!!
认真做决定,最好是独处时经过认真思考分析(从当前能看到的各个方面,可行性、成本、预估收益和竞争等等)。一旦下定决心,立即行动。以最大投入推动项目进展,不给自己设置限制(预计1个月开发完成),但是很可能三天就能搞定,我经常给自己设置期限,这是我拖延的原因之一。
享受独处
个人独处时,我更能反思自己做的决定,说过的话。哪些是对的?哪些是愚蠢的?思考看见别人做的事情,逻辑是什么?有哪些可以借鉴参考。和别人相处,需要实时响应,回应别人的话题,抖个机灵开心一下,回答又要避免说错话,这些由头都给性能不算好的CPU造成麻烦。
因此,我需要多制造独处时间。我和夫人养了一只猫。名字叫做“李逵”,是一个胆子很小又粘人的男孩。家里有夫人和猫,在家里是没法做到独处的,因此我的独处是篮球场和公司。在家里享受陪伴,但是控制时间。
少说少错,减少抱怨
我还有一份工作,我有一个毛病,对于垃圾代码容忍度非常低。在别人旧代码上做更新时,尤其是写的不合理的代码,我习惯性的嘀咕 “写的什么玩意儿?”。 甚至会给身边同事吐槽,这个代码实现的真是惨不忍睹,来你看看这里写的硬编码,这里又重复实现一遍同样的逻辑,这里写的会触发没必要的计算和更新…。我想我的同事们,因该很反感这种行为吧。是垃圾代码,你重构不就完了吗?每天都在吐槽个啥呢?
是的,这个毛病已经在纠正了。减少负面情绪流出,我的方法是写到博客/树洞笔记里面去,嘴上不说出来。
篮球和编程
坚持健身运动大概有三年的时间,疫情原因中断一段时间。22年底当我重新回到健身房,我开始练习游泳;足球;篮球;羽毛球,我是真的参与了。每个项目都是浅尝即止。游泳只会蛙泳,足球练习了一段时间,羽毛球也是如此。没有把一个运动真真的练好。24年10月,我开始意识到我应该认真的训练篮球,其他兴趣暂停。成为某一项运动的专业爱好者,而不是能力非常普通的爱好者。
开启了篮球专项训练,我开始拆解专项:纠正投篮、练习运球过人…突破、脚步…、跑位和防守等等。训练并不无聊,很多动作自己意识不到,实际是错误的,通过手机在边上录制视频,回看就能发现这个问题,纠正动作再重复练习,查看教程视频。现在投篮动作标准了不少,但是发力仍然不流畅(一段式)。
因此我发现:行动 -> 反馈 -> 修正 -> 行动 ~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公式。发现错误/负面反馈并不是失败,他只是一个反馈 feedback 。篮球训练我可以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,编程工作中的反馈搭建就要困难的多。大部分时候我潜意识里面也忽略了这部分反馈!
如果有一个人经常指出我的问题,我应该要感谢他。但是碍于各种情面,往往都很难得到这种反馈。
再重头收拾旧河山,这一句非常有气势~ 用来结束这篇碎碎念。重新恢复了 6.40 早起,重新戒断短视频和社交app,精力重新回到编程和篮球上去。